国家核心人文期刊——《中国西部》专访我司董事长
|
《中国西部》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标志的大型期刊,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与西部十二省(市、区)人民政府联合指导,是我国唯一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和报道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内容的国家级综合性期刊。《中国西部》杂志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1000强企业等一批忠实订阅读者。该杂志是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两会”会场的刊物。
初识刘卫兵先生,是在一个艺术家朋友的画室里,众人在一起品茶赏画,谈天说地,在无意之间谈到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之美,从这个话题深入进去,才知道身为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卫兵先生除了绘画功夫十分了得之外,还是一个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了不俗业绩的领军人物。 与“林盘”的不解之缘 在广袤的川西平原上,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居住环境形态被称为“林盘”。川西“林盘”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川西“林盘”的数量正在逐年锐减。 汶川大地震后,位于都江堰市蒲阳镇的徐家大院和花溪村受灾严重,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受政府指派,接手了重建规划工作。在规划过程中,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兵先生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林盘”形态和文化,本着可持续人居环境理念,对当地“林盘”的原始风貌的保护与发展作了充分的考虑,采取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的原则,将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使之与环境浑然天成,让就地重建安置的村民们住进了新居,重新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2012年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正是凭借这一项目,赢得了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颁布的“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同时也荣获了由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全国人居经典规划金奖”。 在设计中探寻文化之根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一定也会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刘卫兵说出这样的感言,其缘由也是因为他自己多年坚持下来的一份艺术情结。在工作之余,刘卫兵常常会拿起画笔,描绘出自己记忆深处的人和物,在艺术的浸染中,同时也酝酿着创作的灵感。 从四川小金县沃日土司官寨、北川羌族自治县梁步禅碉楼、成都李家钰将军故居到梓潼县弘佛寺、双流应天寺钟楼、甘孜色达活佛楼,再到云南省盐津古镇、重庆市丰盛古镇等设计项目,近年来,刘卫兵先生带领着大卫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团队,秉承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在一次次的设计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究与寻根。 谈到中国古建的保护,刘卫兵感叹道:“中国现在的老建筑已经非常少了,一直在呼吁保护旧城的梁思成,到后来自己的故居都被拆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应该通过好的建筑规划设计,为一座城市留下一些东西,留下可传承的民族建筑基因来证明这座城市的独特性。” 在刘卫兵看来,“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和智慧,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首先将尊重自然、与环境共生放在第一位,在天、地、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求得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传承中创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成为了刘卫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灵魂。正是因为多年以来刘卫兵为保护与传承民族建筑艺术的付出和坚守,从而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2013年9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民族建筑事业颁奖盛典上,刘卫兵成为14位“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之一;2014年1月18日,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年会上,刘卫兵被聘为本届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建筑设计这条漫长的求索之路上,刘卫兵正如一位坚定的行者,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守望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踏歌而行,迈向远方。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UxMTI2Mg==&mid=400986405&idx=1&sn=0934f22d6bf14b0cf6293f0647355d33&scene=2&srcid=1204XNBEfl6JUaJGG8kSZCDg&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ac89cba618d2d97604e61abb6e46696b4dbe9894f8a1bb4b417e9bc9f1e23e1ff42c80e8f6c130477f1064be2f58db72&ascene=2&uin=MjU2NjQ3NDUwMA%3D%3D&devicetype=android-21&version=26020436&nettype=WIFI&pass_ticket=NtIzG4RGl5SZtpkSuyEGHn%2Bjgr0oGGuVVNz%2FcObVp%2FscdJgmPVHN%2BLFRFx6KkA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