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农房风貌设计与建设导则》(四川大卫设计编制)顺利通过评审
发布时间:2024-01-22 02:06:38

日前,应成都市温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邀请,由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大卫设计)编制的《成都市温江区农房风貌设计与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获得评审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成果验收。
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成都市温江区乡村建筑保护修复工程及提升。本次《导则》是成都市温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响应各级政策,进一步推进温江区农村房屋建设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提升温江乡村人居环境,塑造乡村大美景观,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复合的当代温江乡村,根据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
《导则》联系成都市温江区乡村建设实际,因地制宜,适用范围涵盖温江区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所有农村区域新建、改、扩建建筑、公共建筑、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与建设,针对不同对象不作笼统引导,不一刀切,有极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
1.总体思路
围绕指导温江乡村农房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塑造具有温江属性林盘乡村形态形成“22541”镇村规划管理总体思路,即“二个路径、二个转变、五个理念、四个维度、一张清单”。

 

2. 发展目标与定位
温江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导则》指出,要充分挖掘场地自身价值,突出生态文明特质,以房屋修复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打造全国川西林盘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宜居生活示范区,川西林盘展示间。 结合温江区鱼凫文化、农耕文化、天府文化、林盘文化,发展花木产业、农科产业等特色产业,建构公园城市下的多元共生居住区。

3. 主要技术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现状;3 建设策略;4 风貌建设篇章;5 建筑专篇;6 专项设计;7 建设意义;8 项目实施保障。

4.1 风貌建设篇

风貌建设篇章从总体要求;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间距及退距、建筑高度;建筑风貌;规模控制;空间模式等方面做出指导和规范。 民居建设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布局,建筑风貌秉承因地制宜,协调创新的指导方针,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征、产业功能等因素,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让成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建民房选择现代川西、现代中式的建筑风格;对传统川西、现代中式和现代欧式的建筑风格进行改造修缮。

现代川西民居风貌建设要点:统一墙面、屋面颜色,材质、窗洞、门洞样式,具体面积可随实际居民占地面积进行更改,但整体风貌不变。

建筑建设植入在地文化,将温江的特色元素与民居设计相结合,打造温江特色民居。 营造乡村场景,以镇村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营造乡村田园场景,打造“一个居住区就是一个林盘”。

空间模式分为三种:散居型、组团型、集体型民居模式。分别在样式选择,建筑要求,平面布局,色彩要求,建筑体量等方面给予引导,总体立足于川西林盘底蕴,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彰显成都独有特色。
4.2 建筑专篇
建筑专篇从川西建筑特色修复;风貌意向等方面做出指导和规范。 以重塑当代川西林盘为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以自然为主,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魂,对影响建筑意蕴整体效果的关键要素作出限定或引导。

建筑风貌修复分为保留修复型、整治改造型、拆除新建型,风格以川西民居为主,提升温江村庄环境,打造全国示范性林盘建筑。

4.3 专项设计

专项设计从景观小品;水体整治;驳岸设计;沟渠治理;院落空间美化;公共空间塑造;标识标牌设施;照明设施;环卫设施;道路设施;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指导。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树木植被等自然资源将周围可利用的景观融入村落环境。
5. 建设意义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聚落形式,是天府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人居环境形态。《导则》立足于挖掘在地文化,提取要素的基础上,着重展示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刺激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导则》实现了由“刚性管控为主”向“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相结合”转变,在落实最严格的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距制度的基础上,转变传统建筑风貌管理规定以刚性管控为主的规划管理方式,提升规划管理的弹性和灵活性,为建筑外立面风貌各类创新及个性需求留下空间。

《导则》实施后,将为成都市温江区建筑设计提供很好的指导参考依据,同时辐射成都市其他片区的建筑设计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也将进一步提升成都市温江区的乡村环境,传承川西林盘文脉,创新农文旅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四川大卫设计多年坚守川西林盘有机更新,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在进行成都市温江区《导则》汇编过程中,更是对乡建工作的梳理和提升。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积累成功经验,并通过项目实践与标准制定等多种方式分享实践成果,在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