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为川西林盘发声 成都市政协委员刘卫兵:守护乡愁是责任也是初心

#公司新闻 ·2021-03-10







在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居住形态——川西林盘,它是农家院落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生态聚落。成都市政协委员、著名建筑师刘卫兵已经连续四年为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与开发奔走呼吁。对他而言,守护川西林盘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初心。

四年坚守:从建筑保护到生态系统修复

自2018年成为成都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以来,刘卫兵每年都会提交关于川西林盘保护或修复的提案。2018年,他首次提出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的建议;2019年,他继续聚焦这一主题,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300个川西林盘的目标;2020年,即使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仍通过"云上"履职,提出防止林盘修复出现"洋、大、怪"倾向的建议,该提案获评年度优秀提案。

今年两会,刘卫兵带来了《关于更全面系统地保护和修复川西林盘聚落的建议》。他表示,四份提案不仅呈现"递进"关系,内涵也在不断"拓宽":"最开始关注建筑本身的保护和修复,之后关注建筑文化特征,今年则希望在修复中注入健康建筑理念,保护川西林盘的多样性。"





系统思维:将林盘视为完整生态系统

"建筑只是川西林盘中的一部分。"刘卫兵强调,应该把川西林盘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看待,其中不仅有人类的居住生活,更有动植物的生存和成长。

目前,成都各区(市)县已全面启动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系列措施,使公园城市的蜀风雅韵加速呈现。但刘卫兵在调研中也发现了问题:"过分注重建筑造型,植物景观营造过于'人工化'。一味追求创新而缺乏对原肌理和环境的全面探究,就会丧失川西小院竹林掩映、蝉鸣鸟叫、朴拙飘逸的独特韵味。"

创新实践:"微气候"营造提升居住品质

"微气候"营造是刘卫兵此次提出的新观点。他解释说,夏天在林盘内外会有明显的体感温差,这说明植被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在修复改造林盘过程中,可以通过不破坏自然肌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让林盘内空气质量更高,居住环境更宜人健康。"

这一理念已在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遥项目中得到实践。刘卫兵利用生态建筑集成化分析软件,分析建筑空间、围护结构、院落及周边植被与室内热环境、空气质量及能耗的关系,科学决定门窗位置、空间布局和檐廊设计,引导气流、改变日照辐射强度,提升空气质量。该项目已获得世界人居建筑金奖和精瑞科学技术奖。

刘卫兵表示,川西林盘聚落是"近自然"的田园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保护和修复工作除了遵守'不拆历史建筑、不拆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等基本规则,还应该更全面系统地恢复和提升林盘聚落的生态功能,从而锚固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本底。"

敬畏历史、守住文化、留住乡愁——这是刘卫兵四年来始终坚持的履职初心,也是他作为建筑师和文化守护者的责任担当。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028)65296530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138号蜀都中心3号楼6层

  • 275010918@qq.com

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9028654号

友情链接